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知识教学点】
1、 认知目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细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课文描写的内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儿童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重点、难点是: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帮助学习。本篇略读课文讲的又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阅读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课。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决重难点上,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课件上完成练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其次,让学生结合实际,自由发言,以身边的事为例,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学生在“扩展知识”板块上网中查阅相关资料,并回归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知识,在实践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能连接到 Internet、学生一人一机):情景导入时应用其广播功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应用其监控、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功能;学生示范、作品评价时应用其转播功能。 课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根据需求选用学习资源,借助网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及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与分析
一、欣赏图画,激趣引入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就在我们面前:请看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
2、(课件演示)课题画面 12* 鸟情 3、小鸟也有感情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吧!
媒体播放一组鸟类画面,最后定格在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向学生展示集音、色、光于一体的课题画面,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 带着问题进入。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 (课件演示)本课插图 1、(媒体播放)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反馈) (课件点击)喜鹊图 2、学生质疑:这只小鸟为什么和小男孩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展示清晰的课文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在伴着轻音乐的朗读声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小鸟和“我”的亲密关系。 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细读片段,探究人鸟深情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⑴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⑵ 边读边动手把不懂的地方画记号; ⑶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质疑,由学生自己帮助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2、(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为什么“小花”对“我”有如此深厚的情谊? 喜鹊“小花”对“我”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表现在哪儿?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在朗读上加以指导。)
3、(点击课件链接)出示合作探讨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伴随优美的鸟语声机上完成“脑图”练习。
4、(视频转播)学生完成情况。 多媒体展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自疑自答,教师引导点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展示的两个问题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步骤,已经基本上能解决。教师重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一媒体环节的应用,目的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我”对“小花”的关心、爱护,是“小花”对“我”对我有深厚感情的基础。 应用计算机网络来让学生完成此题,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可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视频转播功能,可以将做得快、答得对的习题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
四、点拨总结
1、(点击课件)思考:
⑴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⑵ 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2、(课件点击)结合学生回答,逐一点击本文板书内容。
3、(点击课件链接)阅读相关的奇闻趣事。 课件出示教师设疑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谈想法,培养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从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多媒体的应用,把本课的板书设计一一展现,便于突出本文的重难点,也利于全文作总结。 设计此链接内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人与动。
五、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平时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例说说吗? 过渡语;人与动物能存在如此深厚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呢?)说说你们小组的同学是怎样与同学及长辈相处的? 结合实际来谈,进一步体会只要人付出感情,动物也会回报真情,人与动物就能和谐相处。 此题为“情感的迁移”处,通过小组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六、扩展知识与回归课堂 (点击课件)出示网上冲浪题:
1、教师提供几组有关爱护动物的网站学生自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说说你在网上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大家来评议,来总结。 学生借助网络查询、浏览自己喜欢的网站。网上的资料,已把学习扩展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飞禽走兽的种类和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回归课堂,谈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旨在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利用课件完成“脑图”。 2、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浏览相关网站。 附“脑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此处隐藏11989个字……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
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 向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