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时间:2024-10-29 15:09:35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想拟事迹材料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

今年45岁的xxx虽然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如今是建瓯市靓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xxx,事业有成不忘帮扶残疾人,公司300多名员工中有18名残疾人。他说,自己曾走过艰难的日子,现在能帮助他人,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快乐。“

“现在我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前两天,我碰到两名残疾人,有一定文化知识却就业无门,公司就招聘了她们,扶持她们开网店。”12月13日,记者在xxx的公司看到,他正指导新招聘的两名女员工在网络上销售童装。

“过去的日子很艰难。”xxx说,他是建瓯市玉山镇榧村人,5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由于身体原因,他小学还未念完就辍学了。随后,他去镇上一家制衣店当学徒工,成了小裁缝。由于xxx刻苦钻研,不懂就问,很快就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制衣手艺。

1998年,有了丰富制衣经验的xxx赴石狮打工,并筹划创业之路。两年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并多方筹款,投资3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专门生产牛仔裤。“当时,穷得连买牙膏都要挑最便宜的。”xxx说,扛过那段艰辛日子,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20xx年,xxx看到家乡服装加工企业较少,而且农村劳动力富余,于是他与人合伙投资近百万元回乡创业,创办靓宏服饰有限公司。为了寻找货源和拓展客户,xxx时常拄着拐杖,带上一个水壶、一包馒头,走南闯北。他的毅力与诚心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创业路上多坎坷。市场风云变幻,虽然xxx付出更多努力,但坎坷却常与他相伴。

20xx年,由于一笔大额货款一时无法收回,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xxx多次欲放弃,但想到公司百余名员工将面临失业,特别是那些残疾员工将生活无助时,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定咬紧牙关也要把这道坎跨过去。他把家中能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并四处借款。他坚信只要意志不垮,终究能挺过难关。

经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终于风雨过后现彩虹。随后,企业将销售重心转向了外贸渠道,并在建瓯、南平等地开办了5个加工点。“爽童人”品牌产品远销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xxx也不甘人后。20xx年7月,他把目光瞄向了电商运营,外销、内销并驾齐驱。他重金聘请人才在淘宝、善融等大型电商平台运作网店。“现在,网店已发展到100多家,每天都能接五六百份订单,营业额近两万元。今年‘双十一’当天营业额达16万元,全年网络销售额会超过500万元。”xxx兴奋地说。

前不久,xxx又在建瓯笋竹城工业园区征地16亩,将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他说,这样一来可为网上(居家)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一手货源;二来可快速搭建开店、运营、客服、物流等“一站式”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零成本居家创业。

多年来,xxx将残疾员工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加关怀和照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公司仍坚持为他们免费提供伙食。高位截肢的残疾员工小叶说,吴老板不仅给他一份工作,还手把手教他上拉链、缝纫等技术,让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贴补家人生活。

xxx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创业路上永不止步。他满怀信心地说,希望把“爽童人”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

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服装、鞋包等体育运动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残疾员工80多名,是目前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中安置残疾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

该公司一直以来特别关注残疾人就业,坚持“对员工有情、对社会有义”的理念,积极参加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积极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通过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优先分配、照顾,帮助残疾员工不断增强自信心与创造力,形成和谐的扶残助残氛围。公司明确提出“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不断加强残疾职工的培训投入,在岗位分配时优先考虑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因素,安排适合身体状况、容易上手的工序,残疾员工薪资待遇与普通员工基本持平,甚至个别薪资达到6千元以上,部分工龄已达10年以上。公司提供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员工优先安排楼层低、床位低的宿舍,有效提升了生活便利性。公司关心残疾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困难,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密切关注、倾听、反馈、帮助残疾员工解决相关问题,党委、工会每年定期组织慰问残疾员工、统一组织健康体检、利用公司节日活动给予残疾职工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残疾员工切身感受到公司的关怀。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

xxx,1982年出生,14岁那年,放学途中遭遇意外,经过医生精心救治,虽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失去了双腿,成了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

18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xxx学会了修鞋,有了一技之长。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他还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在轮椅上的这几年,xxx自学了初中、高中课程。他拜一位家电维修师傅为师,学习家电维修,同时还自学了电脑的使用与维修。

20xx年,xxx在自家小平房里开了家电维修部,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踏上了创业之路。开店初期,xxx经常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废寝忘食。20xx年,xxx参加了伊春市残联举办的首届家电维修技能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xxx扩大经营项目,开始电脑销售及维修,小店也搬到了一个不算繁华的路边上。

开店之余,xxx还参加各种培训,他不仅学到了创业的新理念,培训老师风格迥异的授课方法在他未来成功的道路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脑的普及,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xxx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的经营理念,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智能手机普及后,小镇上购买电脑的人越来越少,xxx关掉了不赚钱的店铺,开始向梦想出发。他游历祖国山山水水,把一路风景拍成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宣传家乡山特产。20xx年,在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期间,xxx参加“折翼天使照亮人生”黑龙江省残疾人网络就业短视频创作大赛,获得美好生活板块第一名的佳绩。

现在,xxx和妻子共同注册了东北胖妞苇抖音短视频直播号,直播宣传东北乡村生活、民俗文化和家乡特产,他通过抖音店铺实现线上新模式创业,现有粉丝数5.2万人。

xxx始终坚信,努力并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只要一直在努力,人 ……此处隐藏8885个字……一次的磨炼,双手经历刀口无数次的新生和愈合,他成功了,做出了精美的皮具。

20xx年,xxx有了第一家门店,他本着“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技术和人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业务范围也从修理皮鞋扩展到皮衣、皮具护理等。店里聘用了3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还陆续招收了16个徒弟,不仅传授技术,还帮助他们成功就业。

未来,xxx要把门店扩大,教会更多的残疾人皮具护理技术,带动和鼓励他们创业和就业,脱贫致富,活出自身价值。他坚信,创业者没有先后之序,没有大小之分,没有残全之别。他们虽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只要心中有梦,一丝不苟去追求,就一定会成功,会创造出奇迹。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3

“十三五”期间,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扶贫、维权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稳步推进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有序发展。鱼峰区先后获得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城区、柳州市残疾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绩效一等奖、残疾人扶贫开发目标责任绩效考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创新举措,助残脱贫奔小康

为推动鱼峰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残疾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鱼峰区出台了《鱼峰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实施方案》,从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促进残疾人就业脱贫、打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新亮点”、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力度、努力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五个方面,通过理念创新、体系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等举措,创新残疾人工作体系,加快推进鱼峰区残疾人工作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发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授人以渔,就业创业促增收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能否如期脱贫,关乎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鱼峰区作为柳州市工商业最为集中的城区,是柳州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主战场。鱼峰区利用城区区位优势,加大了与鱼峰区人社局、税务局的协作,安排残疾人到发展规模大、基础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就业。“十三五”期间城区共有1197名残疾人顺利实现了就业,残疾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实现了残疾人就业新局面。

为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技能少、就业能力弱的问题,鱼峰区加大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的扶持力度,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发展建设。“十三五”期间基地与220名残疾人签订了帮扶协议书,扶持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共举办了阳光助残基地培训班6期,参训人数1320人次,发放农资物品价值33.6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200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对残疾人的帮扶从给钱给物的输血帮扶到技术技能的造血帮扶。

积极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以点带面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个体就业和集体从业的优惠扶持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鱼峰区成功创建柳州市级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思民包子店,包子店从一家小作坊逐步发展成有拥有8家门店的连锁企业,解决了一批残疾人就业,让残疾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民生为先,织牢兜底保障网

鱼峰区认真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重度残疾人特困生活补助)、意外伤害保险政策、精神残疾人社会综合治理保险服务项目、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等民生保障,织牢残疾人基本民生安全网,保障和改善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更好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补短板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发放审核工作,累计审核残疾人补贴173413人次,累计发放补贴1905万元。其中:审核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932人次,发放补贴348.6万元;审核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7951人次,发放补贴669万元;审核重度残疾人特困生活补助30530人次,发放补贴887.4万元。实现残疾人“三项补贴”应补尽补的动态管理,做到不漏一个对象。

从20xx年开始,每年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精神残疾人社会综合治理保险服务项目,意外伤害险累计投保资金共计91.04万元、社会综治保险累计投保金额共计38.85万元。通过为残疾人购买保险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提高了残疾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残疾人保障体系。

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保障残疾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累计为506名残疾人发放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共计178.79万元。利用节日、“爱耳日”“助残日”等特殊日子的宣传教育和关怀慰问活动。为残疾人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精准康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残疾人脱贫难,难在身体不便。让残疾人享有优质的康复服务,是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五年来,鱼峰区共为5043名残疾人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超额完成了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基本康复服务完成2481名,基本辅具适配完成1247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613名,为3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补贴,完成脊柱侧弯康复救助51名,为287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44人发放助听器73台,为20人安装假肢20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残联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要求的精神,鱼峰区在柳州市各县区率先出台了《鱼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辖区残疾儿童实现了应救尽救,获得残疾人亲属认可,多次获得自治区残联、柳州市残联通报表扬。

大力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托养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以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从根本上解决精神、重度肢体、智力残疾人生活不便、缺少人员照顾的问题。五年来,为217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累计补贴金额325.5万。

“十三五”期间,鱼峰区残疾人第六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圆满完成区残联的换届工作。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配备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共84名,充实了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优化专委工资结构,提高专委工资标准,城区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平均工资补贴达3792元/月;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参照村委半定工人员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待遇,工资补贴达1500元/月,在自治区率先解决村级专委待遇问题。同时,鱼峰区大力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建立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吃苦奉献、热心残疾人事业的干部队伍,为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政策下,在一次次精准有效的帮扶下,鱼峰区残疾人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携手走在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