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马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供销社经济发展科副科长,是个让人一见过目不忘的、个头高条、美丽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来,她在出色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聪明可爱的儿子,是儿子的第一任好“老师”,在儿子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善良和贤惠。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85年,邹春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邹春凤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邹春凤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为公婆在市内买下楼房。为了给公婆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每周到公婆家里打扫房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了让公婆增加营养,她就隔三差五变换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在老战友面前也扬眉吐气了。公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发过敏,当帮忙人问她家在哪时,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儿女的联系方式,而是儿媳邹春凤的联系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顾婆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长躺的三个月。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经80高龄,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身体健康、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象80岁的老人,邻居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而她却说:“爸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人在乌鲁木齐打拼,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她经常教育儿子,要自己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要礼貌特人,尊重领导、同事等。通过她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儿子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自己理想事业努力勤奋的工作着。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从事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丈夫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出差,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儿子病了,自己颈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说“患难见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灾,造成全身十几处骨折,几处烧伤。因伤情严重,有时候脾气不太好,她总是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出院后,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痒,她跑遍了五师、州市大小医院,请大夫到家给丈夫看病,找多少药方,抓了多少中药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没有办法的她就一晚上无数次给丈夫用手搔痒。丈夫病情稍有好转,她就鼓励丈夫多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么,她就赶紧做什么,为怕丈夫寂寞,她买来许多丈夫爱看的书,让他在床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姐妹”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接管病人,她才回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刘彩军,女,43岁,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保健医。1994年她27岁的时候,因和丈夫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她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刘索亚生活,至今已经过了16年。如今,女儿已经20岁了,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在上大学二年级。送孩子踏上去往大学的列车,刘彩军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她知道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总是尽量 ……此处隐藏19418个字……农村医疗条件差,XX当即领着他大哥来到县城,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肾结石,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XX和妻子轮番照顾,一个星期后,他大哥的病情有了好转。在住院期间的一天晚上,老龙因有急事,向值班护士交代清楚后便回到家里,可第二天清早,当XX赶到医院病房后,他大哥已“失踪”了,连医生护士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了医院。由于他大哥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加上又是聋哑人,出走急坏了老龙。经过冷静分析和耐心寻找,围绕县城找了近3个小时后,老龙在一处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他大哥。
挑战苦难,笑对人生。XX始终恪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他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自己苦难的家庭默默地无私奉献着。自己和妻子虽都有工作,但儿子要抚养,结余的钱不多。1993年的一个冬天,那时老龙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桂阳县税务局太和税务所上班不久,老家的一位堂兄弟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告诉他:他弟弟在北湖鲁塘为老板挑土方时,左腿被倒下的土方压断了。当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老龙马上租了一台吉普车连夜将弟弟送往了桂阳县中医院。在他弟弟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老龙没请过一天假。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弟弟,辛苦地往返于工作地和医院之间。在他弟弟住院医药费的支付方面,除了老板赔付的50%款项外,老龙为弟弟承担了余下的8000多元。
XX强烈的责任心让一家人都将他视为顶梁柱,有什么事都不得不依赖他。XX的妹妹改嫁后有一女。外甥女从上小学起就一直投靠他,由他赡养。为了让外甥女能够安心学习,XX承担了外甥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其间他除了照顾外甥女的生活起居外,还常让自己儿子为外甥女补习功课。今年他外甥女初中毕业后,老龙又多方奔走,把外甥女送到职业技校学习,为她走上社会创造条件,使她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可是XX却说:“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妹妹有难处我理解,我作为哥哥,总要尽力而为”!
几十年来,XX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工作不能停、对父母兄妹的照顾不能停,对外甥女的帮助不能停、对家庭的责任不能停。XX说:“这些年,总算是把工作和家庭都顾过来了,但对于爱人和儿子,始终感到有些愧疚。”可是贤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帮着他一起照顾老人。XX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XX的影响下,儿子对年迈奶奶,对智障的伯叔姑,对父母都十分孝顺,学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激烈竞争考试,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员,这也是XX和妻子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
XX不善言语,但他却常说:“有时候感觉挺难的,但是只要看到家里人都好好的,心里就踏实了。”XX不喜欢唱歌,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是他的最爱。为了家人的微笑,为了这个苦难的家,他坚持每月回老家两趟,为母亲采购好药品,为兄妹带些钱物,给亲人送去温暖。
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XX,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税务干部,用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的不辞劳苦,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挑起这一份家庭的责任,用爱心撑起苦难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实践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在传承。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无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XX,男,出生于1958年4月,现年60岁,居住在气象台社区55号。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哥哥5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XX与爱人XX照顾瘫痪的哥哥已成为气象台社区传颂的佳话。XX70岁,是XX的大哥,因从小患病,腿脚不方便。母亲早逝,父亲和两个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顾了。
弟弟勇担照顾重任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XX从12岁起就开始“跛脚”,常人走1百米几分钟,但他却要花半个小时。由于腿脚不方便,他读完小学便在家为一家人洗衣、做饭。18岁时,XX彻底站不起来了,家务活便都落在了8岁的XX身上。
XX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门但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虽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他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XX本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坚持照顾哥哥。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花上1个半小时给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帮助哥哥如厕、洗澡后,才有时间做作业。看着小伙伴们在户外玩耍嬉闹,小小年纪的XX,却只能过早的挑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XX在家时都是坐在弟弟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钉了铁条比较扎实,不容易摔跤。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动,总躺着也怪难受的。虽已67岁,头发也花白,可他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背着哥哥每周看戏
XX8岁那会,一大家人挤在民主路十几平米的小屋里。晚上哥哥关节疼得睡不着,眼泪都快疼出来了却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来陪哥哥一块儿哭。回忆起童年,哥俩最开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爱看露天电影,弟弟就背着他去解放路的剧院,那时候买不起轮椅,多亏了同去的小伙伴帮助轮流背。
日子一天天过去,XX也一天天长大,他做过搬运工、当过建筑工人,无论打什么工,他总是会抽时间回家为哥哥做饭。由于经常做饭,XX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由于厨艺了得,他被城区某单位招进去当了食堂厨师。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带上哥哥成家立业
XX总说,“挑媳妇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还好这个心愿实现了。”XX有个温柔的媳妇儿,她叫XX,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照顾哥哥了。原来兄弟俩的住所只隔一堵墙,还是窗对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听见。弟弟不在家,弟媳便会过来照顾哥哥。对于自己嫁到XX家后所做的一切,XX腼腆地说,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早在嫁过来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个大哥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XX总说,“他是我们的哥哥,照顾他是应该的,别的人家里也会这么做,这也没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个月,弟弟总是自责不已。但是XX总是不愿意麻烦弟弟一家,但是作为亲人,他们怎会嫌麻烦呢?
帮哥哥圆创业梦
上世纪80年代,哥哥XX曾组建过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长,也许是顶不住这样的生活压力,爱人在孩子1岁时悄悄离家。有了女儿,XX自食其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哥哥的心愿,XX帮哥哥盘下了一家小杂货铺,并和他一起张罗生意。
XX忘不了,一周总有几个中午,弟弟都会抽时间骑三轮车去进货,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为在太阳下晒久了,弟弟的脖颈处总会晒脱皮……
对于这些,XX总觉得这都是当弟弟的该照顾的,哥哥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事。
50年来,XX用双手为瘫痪哥哥撑起了一片晴空,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篇章。如今兄弟俩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结伴在武汉打拼。对于以后的路,XX说,日子再难,也不能不顾亲情,既然选择了坚持,就不会放弃。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个世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