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事迹

时间:2024-10-29 15:06:08
科学家事迹合集15篇

科学家事迹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家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家事迹1

认为几何是埃及人从实践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它的希腊文原义是“测地术”。当时,横贯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要泛滥,冲毁地界,人们在水退之后必须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几何学便在这种年复一年的测量中得以萌发、成长起来。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希腊贤之一的泰勒斯创立了希腊几何学。泰勒斯青年时代进行过多次旅行。曾在埃及居信过一段时间,他认真学习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在测地术的基础上创立了几何学。居说,他在那没有登上金字塔就算出了胡夫金字塔高131米,使当地的司祭们大为震惊,博得了埃及国王的赏识。他的测算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作出的。泰勒斯回到故乡米勒都斯后,建立一所学校来传授他的数学和其它科学知识。泰勒斯以后,希腊许多数学家和哲学家对几何学又作了修改、补充和发展。

公元前330年,欧几里德在雅典诞生了。他做过柏拉图的学生,后担任亚历山大大学数学教授,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数学学派。他把大地和苍天转化为一幅由错综复杂的图形所构成的庞大图案,又运用惊人的智慧把这个图案拆开,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点、线、角、曲线、平面、立体。把一幅无边无际的图卷,译成初等数学的语言,也就是欧几里德几何学。他的几何学创立后,身边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其中既有穷人的孩子,又有富家子弟,甚至还有国王。

学生们都很尊敬欧几里德,简直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因为他“像一个父亲那样教导他们”。当然,也有一些趋炎附势之徒来跟他学几何,欧几里德对他们非常鄙视。一次,一个贵族子弟学了第一定理后,急不可耐地问他:“学习几何学究竟有什么用呢?”见欧几里德没有理睬,他以为老师没有听见,就又重复了一遍。欧几里德转过身对仆人说:“快拿一些钱给这位先生吧,他没有钱是不肯学的!”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德的杰出著作《几何原本》问世了。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公理代的方法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几何学大厦。该书问世后,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印刷术出现后,它又被翻译成全世界各种文字,我们在中学里所学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知识,其主要内容就是来源于两千年前的这本书。

科学家事迹2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与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是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科学家事迹3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事迹4

斯蒂芬.科学家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 ……此处隐藏7337个字……每天至少要揩齿两次,早晚各一次。考古发现,在辽代应历九年即公元959年的古墓中,有2排8孔的植毛牙刷,说明我国当时在口腔卫生方面的已经很先进。我国最早发现的这一牙刷,比欧洲的牙刷至少早600百年。

1490年,中国制造的牙刷其清洁面垂直于刷柄,用从西伯利亚野猪肩胛部位割下的毛,植入竹柄上制成。当时的欧洲还处于用手指或亚麻布浮石粉擦牙的阶段。可见中国制造牙刷的工艺当时在世界上是非常发达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牙刷大为惊奇,并将样本和制作工艺带回欧洲。

科学家事迹12

史蒂芬·威廉·科学家霍金(英文名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1],当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称宇宙之王。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6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科学家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科学家事迹13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科学家事迹14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科学家事迹1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这是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所以,我特别喜欢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发明一些小东西。

今天我要发明太阳能电风扇,它的颜色是紫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它的配件是:温度测量器、风扇、太阳能测试器、无线天线等。你别看它的配件很多,但它只有巴掌大,很方便携带。它的作用是:用太阳能测试器测出太阳能,供电;然后用温度测量器,按一下按钮,就会测出温度。有时候,天上有云不容易测,所以就安装上无线天线,它可以穿过云层测量。如果温度高于22度,就调出低于22度的温度,让小风扇来帮忙吹出凉风。

如果温度低于22度,就调出高于22度的温度。当然,它不是让你猜几度,而是有一个小屏幕,屏幕上会显示这个数。太阳能电风扇还有一条绳子,可以挂在脖子上。太阳能电风扇最大的优点是:不浪费电池,保护环境!

太阳能电风扇的优点太多了,也很容易做,你喜欢吗?

《科学家事迹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