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

时间:2024-10-29 15:05:51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

在她身上,看不到留守儿童惯有的孤僻和胆怯,更多的是乐观、勤奋、坚强,她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年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还获县首届十佳少先队员、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一、“我学习,我快乐”

xx每次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95分以上,在全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是个人人羡慕的“特优生”。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有让老师和家长担过心。在学习上,她踏踏实实,勤奋刻苦,“我学习,我快乐!”是xx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同龄孩子相比,xx显得格外懂事和乖巧。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她主动做好各科的预习;课堂上,总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业非常认真,字迹端正清楚,从不轻易放过一个错字。碰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她爱好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每期的《小学生周报》、《少年报》一到,她都抢着看,《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和《故事大王》,也是她爱看的读物。

二、家庭变故让她更坚强

xx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到上海打工,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母亲继续留在上海打工,一直把她留在汤沟镇支沟村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仅没有击垮甜甜,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和懂事。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她六岁就自己洗碗、洗衣、整理房间,八岁就开始做饭。怕远在外地的妈妈担心,她经常主动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有时还会讲讲身边的趣事,让妈妈开心。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和学习。”xx真诚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金壮壮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不仅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还揪女同学辫子,跟男同学打架。xx决心帮助金壮壮改掉坏毛病,主动提出将他调到自己座位前面。起初,金壮壮豪不领情。xx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感化金壮壮。看到金壮壮没有学习用具,xx主动将自己的借给他用;看到壮壮上课做小动作,就小声提醒他注意听课;课外时间,还主动给他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在和老师的配合下,金壮壮不仅学习取得很大进步,还很少违反纪律。

三、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坚的眼里,xx是自己的好帮手。由于学校92%以上为留守儿童,学校就利用下午的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她在少先队各项活动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班里,xx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管好班级,并在学生中起到带动作用。她经常组织同学出黑板报,从确定主题到版面设计,都要查阅大量资料,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学校从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和日语课,除了每周正常的外语课外,xx每天晚上都坚持收听学校的“英语时空”和“日语时空”节目,努力提高口语水平。对于未来,xx自信地说:“我要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和帮助身边的人,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2

小李,是远离义县县城110里偏远山区的一名一线教师,任班主任工作20年,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家长正面管教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团训,让她的农村教育之路越走越坚实,在全县享有很高声誉。

20xx年获得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个人;20xx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20xx年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xx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xx年9月获义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20xx年1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锦州市基础建设年先进个人”,20xx年9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教师”;20xx年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

无怨无悔甘于奉献

每一个假期,小李老师都向学校、教育局报备为留守儿童无偿补课。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假期为200余人次留守儿童义务无偿辅导功课。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她叫池子怡,一年级入班时,其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奶奶监护,由于隔辈人的溺爱,这个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就连整理书包都不会。每天下班后,李老师就去她家看看,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沟通,在李老师的劝说下,母亲放弃了打工赚钱,回家看护孩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到寒暑假,李老师让所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去,为孩子们免费补习15天功课。这样做,能使家长腾出时间干一些农活,减少了补课的开支,孩子又学到了知识。刚开始有的家长补完课给李老师发红包,李老师婉言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放心,她会努力教好你们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不忘初心拼搏进取

20xx年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李老师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并作为典型在班主任大会上作了题为“师德铸师魂”的报告。报告后,全镇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班主任承担一份职责,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全体班主任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由于学校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问题学生”发生着的巨大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奖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关爱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xx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xx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

心理健康持续护航

李老师所在班的家校共育范例,是学校以至于全县的典型。针对家长和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李老师及时把脉问诊。商浩松是班里的一名特殊儿童,坐不住板凳,不咋爱学习,经过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是非打即骂,孩子不愿意学习,有时候不愿意回家。李老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指导给家长一些养育工具(和善而坚定、花时间训练、陪伴式倾听、特别时光等),并且定期发给家长学习资料,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进一步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了,在家也与妈妈少了“战争”。家长体验到有方法的教育带来的喜悦,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5月份,学校“家校共育研讨课堂”将在全县做示范展示。

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引导

李老师还是一名认真履职的县人大代表。组织的信任,让她倍感肩上担子的重大。在学校看到太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能以身示范,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沉迷手机游 ……此处隐藏9530个字……领青花女子民兵连战斗在每一次的抗灾救助维稳的一线,出勤高坪镇大型活动安保30余场,抗洪抢险100人次,每年旅游高峰期现场维稳80余场1600人次。

在2020年疫情期间,小黄接受安排党员就近上岗工作,带领青花女子民兵就近入社区、村组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带领女子民兵们积极参与消杀、入户摸排,义务帮村民代购物资。她自费购买消毒液,汽油、消毒脉冲迷雾器,从2月7日起,她每天背着27公斤的装备,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两小时的消杀,守护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发动社会援助捐赠救灾物资,争取社会爱心人士为花坪镇筹集捐赠价值6491元的疫情防控医用物资,抗击疫情的事迹登上央视七台的军事频道、湖北电视台及学习强国。“有事找美清”,这是社区居民对她的信任。

投身乡风文明建设的好帮手

在担任高坪镇妇联主席期间,她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策划文艺汇演活动10余场,向30余个村、5000余村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新变化;收集、整理土家族民间婚俗文化歌曲《陪十姊妹》《哭嫁》,并两次登上CCTV_7台《乡约——金建始》的舞台;举办乡村旅游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为建始县获评“湖北省土家族婚俗文化之乡”荣誉称号作出突出贡献,其本人入选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小黄和她的志愿服务团队从未停下脚步,深入各学校、景区、乡村院落义务演出上百场次,被授予恩施州巾帼十佳服务队、建始县“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小黄说,“我愿做一粒火种,照亮影响更多的人,让为民服务精神永放光彩!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更好的影响和带动人们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人人充满爱,世界更美好!”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2

小张是三(2)班的留守儿童,今年9岁,父母在新加坡打工,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能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能体会父母常常在身边的温暖,但他依旧在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呵护关心下健康成长着。爷爷奶奶年岁已大,能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已经不易,学习方面实在是无能为力。小张是个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疫情突然袭来,措不及防的打乱了大家的生活,线上学习枯燥乏味,缺乏自制力导致他每天作业要么不交,要么乱写上传。询问关于孩子情况时爷爷奶奶只能直摇头说:“根本管不了,也教不了。”

谌老师看着孩子的作业情况实在没办法批改,放孩子堕落又实在于心不忍,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要耽误!所以谌老师让小张奶奶把孩子送到自己家,为了不然疫情耽误孩子功课,谌老师选择自己来盯着他的学习。小张奶奶听到老师这样的想法激动不已:“老师,真的太谢谢你了!多少钱,你告诉我。”谌老师听见这话直摇头,连忙说:“不要钱不要钱!我正好在家没事。”于是,谌老师和学生的居家生活开始了。上午听完各科课程,下午完成数学作业,英语作业,待会儿再写语文作业,在老师身边,孩子的效率大大提升。

疫情当前,安全起见。谌老师的爱人对谌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能叫来,疫情防控,不能聚众。要为自己安全和孩子的安全着想。谌老师解释到:只是一个孩子没事的,孩子的家本来也就在家附近,而且我们也都没有到处乱跑!有缘成为师生,老师就一定会尽力不让每一位孩子掉队!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3

xx,女,20xx年12月出生于xx县xx乡xx村岑安屯,现在是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一班学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便和弟、奶在一起生活。

在学校里,xx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学习刻苦,是同学们的典范。学校里有视障学生、听障学生和智障学生,各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xx听不见,但每天她都主动去帮助一些弱小的同学。比如帮盲同学、智障同学提水、端饭、扫地、换洗衣服。她自己家里的经济本来就困难,但是看到别的同学没有香皂,或者洗发水,她都会把自己的日用品借给需要的同学。

她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吃零食,有一次,班里组织同学外出体验生活,有一个贫困的同学在蛋糕店里一直盯着冰柜里的牛奶,xx可能看出了什么,马上过去和他聊了一下,很快xx买了一盒牛奶送给那个同学,可谁知道牛奶,韦资竹自己也从没喝过呢。

在班里,她又是老师的好帮手。xx是班里的体育委员,每天早操和各种集会,她都能把队伍整理得又快又好,领操动作规范到位,如果有同学做的不好,她会及时提醒。20xx年,xx代表马山队参加南宁市残疾学生运动会,获得了聋哑组跳绳第一名,20xx年、20xx年、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南宁市“三好学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xx便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妹妹在一起生活,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她才能回到家里。在家她很勤快,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行动多有不便,弟弟妹妹年纪尚小,韦资竹就主动多做些家务。每天洗衣服、煮饭、喂鸡,一天到晚很少停歇,虽然很苦,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4

今年春节,是曾xx和爸爸妈妈一年中唯一的团聚时光。“奶奶告诉我,从出生到现在,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半年。”12岁的曾xx说,有些时候,爸爸妈妈的模样都有点记不清了,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小鸟……

我们去六年级采访,曾xx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暑假有很长时间,你为什么不去爸爸妈妈那里呢?”当记者问他时,曾xx显得有些忧郁。“小时候,我经常吵着要去看爸爸妈妈。可是后来,我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在外面赚钱很辛苦。如果我去了,要花掉他们很多钱。”多么懂事的孩子。

12年来,曾xx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人开玩笑说,曾xx成了爷爷的儿子。70多岁的爷爷奶奶除了照顾曾xx外,还种植了近20亩水稻。暑假里,帮助爷爷奶奶收割水稻成了曾xx的“主要工作”。烈日下,曾xx每天都要到农田里忙活。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他稚嫩的脸上,豆大的汗珠满身都是。“爷爷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种田,我要帮助他们,减轻他们的负担。”曾xx从不叫累,自己能够做的,他会主动去做。

一个人的时候,曾xx总是感到很孤独。有很多话想和爸爸妈妈说,可是总没机会。他知道,打长途电话,需要很多电话费。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15

正值春寒之时,王家河中心小学却暖意浓浓。2月27日,在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二年级班会课上,出现了平凡又暖心的一幕——一名孩子拿着崭新的棉衣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起身时眼里已满是泪水。这个孩子是王家河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他叫黎诗彰,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贫困。虽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特殊,但是孩子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班主任小燕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常常关心诗彰的生活学习,及时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次又为孩子买了一件棉衣。孩子说“我们燕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她很严厉但更温暖”。

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教师又何尝不是太阳底下最无私的职业。面对王家河中心小学占总人数近一半的留守儿童现状,看着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老师妈妈”的事迹正在一幕幕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优秀留守儿童的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